庫尼芬模型與項目管理的復雜性
2022-01-14閱讀 396

大衛(wèi)斯諾登建立了這一個用來診斷因果關系的概念框架模型,來輔助決策者決策。這個框架提供了5個問題和決策場景,詳見如下圖例:

                   庫尼芬模型圖

  • 簡單:當問題具備明顯的因果關系或因果關系顯而易見。對于這種場景,那毫無疑問利用最佳實踐來決策是最好的選擇。
  • 繁雜:因果關系需要分析,或者需要一些其他形式的調查或專業(yè)知識的應用,針對問題的答案有諸多不確定的情況。對于這種場景,最好的方式是分析客觀事實,分析場景,并且運用實踐經(jīng)驗來決策。
  • 復雜:當復雜問題包含了許多未知的問題。這些問題之間沒有明顯的因果關系,也沒有明顯的應對答案。在這種復雜場景下,我們則需要在這個環(huán)境中探索,感知當下的環(huán)境,并且實施一些行動。這個風格使用了一些新的實踐方法,就是重復探索、感知和行動。因為這種復雜場景可能會受到不同的外在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即這次行得通的實踐,在下次還不一定行得通。
  • 混亂:在混亂的局面中,因果關系也是必然不明確的。太多模糊的情況讓我們沒法了解情況。在這種局面中,第一步需要做出一些行動來穩(wěn)定局面,然后發(fā)現(xiàn)可以穩(wěn)定下來的地方,然后對這個地方實施一些行動,讓混亂的局面轉變成復雜的局面。
  • 無序:缺少清晰度,而且需要將其分解為多個更小的能對應到以上4鐘場景的多個問題,如果項目處在此決策場景,比較好的做法是規(guī)避此項目風險,在公司或組織層級選擇放棄執(zhí)行此類項目。

 

項目的落地就是為了解決實際的組織問題。項目經(jīng)理基于項目所處的決策場景,利用庫尼芬模型在具體項目管理過程中針對復雜情況選擇可能的行為模式。比如針對因果關系顯而易見的簡單決策場景,可以采取的是感知——分類——響應(Sense - Categorise - Respond)的系統(tǒng)方法;針對因果關系需要分析的繁雜決策場景,可以采取的是感知——分析——響應(Sense - Analyze - Respond )的系統(tǒng)方法;針對因果關系僅能夠從事后感知,不能提前感知的復雜決策場景,可以采取的是探索——感知——響應(Probe - Sense - Respond )的系統(tǒng)方法;針對沒有系統(tǒng)級別的因果關系的混亂決策場景,可以采取的是行動——感知——響應(Act - Sense - Respond )的系統(tǒng)方法。

 

通過庫尼芬模型的五個決策場景的介紹,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為何國際流行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 指南》非常強調項目經(jīng)理要適用混合模式下的項目管理,因為庫尼芬模型對應的簡單決策場景比較適用于預測型生命周期的項目,而繁雜或復雜決策場景更加適用于敏捷適應型生命周期的項目。而在現(xiàn)實的組織環(huán)境中年,多場景的模式都是客觀存在的。